收录 被收录1次
生产系统 清洁与消毒

制药用水消毒的注意事项

消毒和灭菌是两种有效控制制药用水卫生无水平的有效手段,制药行业通常将百万分之一的微生物污染概率(10-6)作为灭菌产品“无菌”的相对标准,GMP规定应当定期对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并指定相关
评分 评分评分评分评分评分
阅读 1575 收藏 11 赞同 9
手机端查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即可在手机上查看
消毒和灭菌是两种有效控制制药用水卫生无水平的有效手段,制药行业通常将百万分之一的微生物污染概率()作为灭菌产品
在制药用水消毒方法中,就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水中的病原体,巴氏消毒、过热水消毒、纯蒸汽消毒通常被认为是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臭氧、过氧化氢、次氯酸消毒法为常用的化学消毒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水系统中常用的消毒方法。
1、巴氏消毒法也称低温消毒法,它是一种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其对象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长态菌,巴氏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解决啤酒变酸问题的消毒方法,巴氏消毒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的能力。巴氏消毒的原理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存小部分较耐热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不是无菌处理过程。
巴氏消毒法的标准工况是
选择巴氏消毒法的制药用水系统必须采用不锈钢材质进行安装,纯化水储存于分配系统主要采用罐体夹套工业蒸汽加热或者回路主管网上的换热期进行加热升温,因消毒后需要降温,纯化水储存于分配系统需要先加热后冷却,其消毒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常采用
2、紫外线消毒法 在足够的剂量下,紫外辐射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方式。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的DNA结构,破坏的DNA结构阻止了微生物的复制,低压紫外灯管发出的紫外线集中在253.7nm。进行微生物控制的紫外灯通常安装在制备系统中例如活性炭单元的下游,因为次数需要进行微生物水平控制,紫外单元上游的过滤可能有助于减少来自活性炭单元、软化器、或其他介质类型工艺上游的微粒物质,从而减少这些微粒屏蔽紫外线的可能性。紫外线消毒的原理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它对生物体内代谢、遗传、变异等现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核酸相关,微生物体内都含有DNA、RNA,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磷酸二酯与嘧啶碱基配对的原则相连的多核苷酸链,他对紫外线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并在264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波长在240~280nm的紫外线 有灭菌作用,灭菌效果因波长而异,以波长
紫外线的波长和辐射时间是紫外消毒效果的决定因素。对于制药用水系统而言,安装中压紫外线灯管可减慢系统中新的菌落的生长速度从而影响生物膜的形成,但这也有弊端,就是仅对浮游微生物有效,紫外线不是一个有效的管路消毒方法,因为紫外线不能有效去除紫外线设备腔体以外的其他管路,但如果紫外灯与常规的间歇式消毒方式如热水和化学消毒方法联用,就能非常有效且可以延长消毒的间隔时间。紫外线消毒装置须带有时间累计及强度监测与报警功能,以便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灯管,当系统为周期性巴氏消毒时,紫外灯的设计结构还应满足耐高温的要求。对于制药用水系统而言,紫外线能快速有效的降低水中微生物的负荷,但紫外线不能杀灭附着在管路上的微生物,所以其也不能代替巴氏消毒、臭氧消毒或纯蒸汽灭菌等周期性消毒或灭菌措施,但可以降低系统的消毒频率,因此紫外线消毒装置主要安装与纯化水系统的循环管路及储存于分配系统管路上,以放置系统微生物指标的过快增长,系统的周期性消毒仍然需要通过巴氏消毒或臭氧消毒等方法来实现。
3、臭氧消毒法 臭氧是一种光谱杀菌剂,通过氧化作用破环生物膜的结构而达到灭菌效果,可以有效的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等。臭氧灭菌的机制是首先作用与细胞膜,使膜构成成分受损而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臭氧继续渗透穿透膜并破坏膜内脂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通过氧化作用破坏DNA和RNA,从而导致细胞溶解死亡。臭氧的半衰期为30~60min,高浓度的臭氧水杀菌作用极快,研究表明水中臭氧浓度在8μLLL
臭氧消毒设备主要有空气
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能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从而发挥消毒和灭菌作用。化学消毒剂的主要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降低细胞膜的表明张力增加通透性、胞外液内渗并导致细胞破裂。
化学消毒剂可分为灭菌剂和消毒剂两大类,前者可以杀灭包含芽孢、病毒在内的一切或的微生物,后者可以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但不能破坏其芽孢。常用的化学消毒试剂包括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双胍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和环氧乙烷等。
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他们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因而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过氧化氢消毒剂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表面不残留,但是由于这类物质化学性质不稳定,所以一般需要特殊处理或添加其他成分来保证其稳定性,例如采用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的混合物来进行快速消毒。
在纯化水制备的预处理装置中,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消毒剂,一般以浓缩液存在,它可以由高浓度稀释成具有最大消毒效果的溶液,通常选用的浓度为
2、酚类消毒剂 包括苯酚、甲酚、卤化酚及酚的衍生物,例如甲酚皂溶液或三氯羟基二苯醚均属于酚类消毒剂。目前制药行业主要采用的是苯酚衍生物类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对叔戊基苯酚和邻苯基苯酚,该消毒剂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下轮换使用,有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效果。
3、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该类消毒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的作用,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杀菌效果,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与手部皮肤消毒。由于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他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第一代季铵盐类消毒剂为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第二代季铵盐类消毒剂是在新洁尔灭分子结构上加烷基或氯取代基,第三类季铵盐类消毒剂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混配剂,第四代季铵盐类消毒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四烷基季铵盐溶液,第五代季铵盐类消毒剂为双长链烷基季铵盐。双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碳链有适度的链长,既避免了单长链烷基的杀菌能力的不足,又克服了双链碳链过长、水溶性变差的缺点。如果科学的添加增效剂,还可以提高双长链烷基季铵盐类对有机物、硬水和PH值等外部条件的适应能力。
4、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他们可以凝固蛋白质并导致病原体死亡。醇类消毒剂属于中效水平的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亲脂性病毒。乙醇常用的浓度为75%,异丙醇常用的浓度为70%,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研发了多种复合醇类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的消毒。
5、含碘的消毒剂 含碘的消毒剂包括碘酊和聚维酮碘,碘酊常用浓度为2%,聚维酮使用浓度为0.3~0.5%,它们可以卤化病原体蛋白导致其死亡。含碘的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多用于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6、含氯的消毒剂,含氯的消毒剂主要是指溶于水中并产生杀菌活性的次氯酸钠消毒剂,其杀菌的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而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使菌体蛋白氧化并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的繁殖体、病毒、真菌等。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物(次氯酸按、漂白粉、漂白精、氯化磷酸三钠等)和有机氯化物(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钠)两大类。无机氯化物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解的影响而丧失其有效成分,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会污染环境,因此按照病原体的特性选用适当的消毒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杀灭病毒使可选用浓度为1000ml/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时间设定为30min,含氯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体表面、器具、饮用水、污水等物品的消毒。由于氯离子对不锈钢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制药行业中应谨慎使用,以免对设备造成腐蚀。
制药用水消毒的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20-04-16 16:03:52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评分
3
9
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