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博普智库
』制药人必备知识工具
首页
查药典
查法规
下资料
学课程
看资讯
博普AI
社区
知识商城
知识库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
首页
/
药典查询
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甘草
甘草
纠错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甘草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
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
(通则0502)
)
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
通则0832第二法
)
)。
总灰分
不得过7.0%(通则2302)
(
(通则2302)
)
。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通则2302)
(
(通则2302)
)
。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测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1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其他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通则2341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第一法
(
通则2341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第一法
)
)测定。
含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1mg/kg。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
(通则0512)
)
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甘草苷对照品、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甘草苷20μg、甘草酸铵0.2mg的溶液,即得(甘草酸重量=甘草酸铵重量/1.0207)。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
21
H
22
O
9
)不得少于0.50%,甘草酸(C
42
H
62
O
16
)不得少于2.0%。
饮片
【炮制】甘草片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检查】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5.0%。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甘草苷(C
21
H
22
O
9
)不得少于0.45%,甘草酸(C
42
H
62
O
16
)不得少于1.8%
【鉴别】
(除横切面外)
【检查】
(水分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与用量】
2~10g。
【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继续阅读
在线查询结果来源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仅供参考。由专业团队进行审核校对。
甘松
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