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一药企发生闪爆事故,两人身亡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达街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中试项目发生爆炸并起火,并造成两人死亡。9月13日,极目新闻记者证实,此事发生在9月9日晚上8时许,目前相关详细调查和处理正在进行中。
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达街。一当地居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9月9日晚上8时许,他先是听到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传来一声巨响,不久就看见厂区上方冒黑烟,然后来了很多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进入这家公司,一直处置到很晚。
极目新闻记者在一份吉林当地的内部通报文件上看到,上面写着:“9月9日20时12分,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电解质中间体(VC)中试项目发生闪爆,事故造成2人死亡。事故车间主要中试锂电池电解质中间体,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原料三乙胺和氯代碳酸乙烯酯进行反应。事故初步原因分析:在向盛装VC初液负压储罐加阻聚剂过程中,氮气保护不到位,导致发生闪爆,具体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天眼查信息显示,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1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医药中间体(仅限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氮杂、呋喃铵盐)生产等。
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显示,该公司是2013年成立的集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占地面积50128 ㎡,建筑面积20098㎡,总资产1.1亿元,现有职工104人,大专以上科技人员4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1人,公司通过了吉林市科技局组织的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在该网站上,也没有关于此事的情况通报。
9月13日上午,极目新闻几次拨打该公司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办公电话,一直显示处于暂时无法接听的状态。随后,记者拨打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手机号码,对方一听是记者询问9月9日爆炸事故,当即挂断电话。
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9月9日,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处管线发生事故,火势并不大,储物罐等并没有爆炸,环保部门接到通报以后在工厂附近设置了两个空气环境监测点,没有发现空气质量异常,没有出现化学气体泄漏。
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部门工作人员称,具体情况需要上级政府部门发布。
极目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吉林市委宣传部对外公布的办公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吉林普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月9日晚上确实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有人员伤亡,厅里有关领导也带队前往现场参与处置,目前详细的调查和后续的处理还在进行中。同时,已经向全省发出安全生产提醒,要求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截至9月13日中午12时许,吉林省和吉林市有关部门均没有发布关于此事的情况通报。
本文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
2、被内部人举报,知名药企罚款10亿元!
日前,美国司法部宣布,雅培已同意支付1.6亿美元(按今日汇率折合人民币10亿元),解决其旗下公司向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血糖仪等回扣手段以骗取医保报销的指控。
据举报人透露,Arriva提供免费血糖仪,鼓励患者购买更多的检测耗材,并定期免除医保患者的共付部分。美国司法部表示,该公司从2010年4月到2016年底一直持续这种行为。
Arriva曾一度是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糖尿病检测产品直邮供应商,医疗器械公司美艾利尔(Alere)于2011年11月收购了Arriva公司,后来雅培又于2017年收购了美艾利尔。
海外反腐,追责母公司
美国出台的《反海外腐败法》中明确规定,当海外企业子公司涉嫌回扣指控时,母公司需为其承担责任。
因此,无论是这些企业子公司还是员工涉嫌回扣行贿案件,企业都必须担责,并且往往都要为此付出巨额赔款。雅培的1.6亿美元不是唯一的例子。
曾经葛兰素史克(GSK)在华行贿事件轰动一时。2013年,GSK子公司涉嫌在华行贿占有不当市场竞争地位并推高药价,被处以30亿元的"天价"罚款。而后201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因GSK在华行贿行为对其处以了2000万美元的罚款。
去年7月,诺华制药因在美国境内给医生和患者提供非法回扣向美国司法部支付7.29亿美元和解金。
去年3月,赛诺菲分公司Aventis同意支付1185万美元和解费,用以解决美国政府对其违反《虚假索赔法》的指控。
国内反腐 政策陆续出台
与雅培、赛诺菲等外企的“巨额赔偿”相比,虽然国内药企回扣腐败的案件也十分常见,但前几年由于政策上的缺失,少有企业为此付出如此高额的代价。
针对频频发生的医药回扣事件,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条例。
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实施了医药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这可以说是一项“革命性”政策。
行贿医疗系统人员、虚开发票的械企,一旦违反任一条例,除了被纳入“严重失信”,还会依据严重程度,被集采中心提醒告诫,暂停或者永久禁止挂网,更严重者将面临“牢狱之灾”。
在这之后,国家医保局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签署了《关于开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的合作备忘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将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最高奖励100万元。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医药行业反腐力度也将随之增强,相信会给医药企业敲响“警钟”,为行业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康美药业破产重整,仍存在破产风险!
9月11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重整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公告称,康美药业本月重整进展为收到广东揭阳中院《决定书》,认可公司债权人委员会的成员组成。目前,公司重整案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康美药业曾是业内被众人看好的一只“白马股”,市值最高时达1300多亿,如今多次被实施股票风险提示,进入重整阶段!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健康时报此前进行了系列跟踪报道: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康美药业市值一落千丈,蒸发800亿元。2019年康美药业近300亿“财务造假案”震惊医药市场。
2020年5月14日,证监会在对康美药业的严辞定性,并发布在官网上。“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欺诈行为,践踏法治,对市场和投资者毫无敬畏之心,严重破坏资本市场健康生态。”
“依法对康美药业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决定对康美药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21名责任人员处以9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罚款,对6名主要责任人采取10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证监会已将康美药业及相关人员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
2020年6月3日,康美药业发布业绩预告更正,预计2019年度亏损达46亿元,同日公告称,鉴于康美药业原董事长马兴田先生辞任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康美药业推举董事暂代董事长。
2020年8月28日,康美药业发布2020财年半年报,报告期内营收达25.1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1.33亿元相比,大跌69.05%;净利润减少14.24亿元,与去年同期8550.01万元相比,暴跌1765.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3.7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3.09%。
2020年9月3日,康美药业复牌,以涨停开盘,报3.1元/股,上涨5.08%,总市值154.2亿元,封单超137万手。复盘首日以涨停开局,这或许与国资入场有很大关系。
在复牌前一日,9月2日晚间,康美药业对外连续发布9条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此次康美实业、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及其配偶许冬瑾、金信典当行、普宁国际与易林投资共同签署《表决权让渡协议》,为实现本次托管目的,在表决权让渡期间内,康美实业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4.87亿股股份(对应公司29.9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及提名和提案权等权利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让渡给易林投资行使。
2021年4月16日晚,康美药业发布业绩下修公告,康美(600518)公告披露,预计2020年净利润亏损约为244.8亿—299.2亿。在今年1月末,康美曾预计公司2020年净利润亏损148.5亿—178.2亿。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康美药业的预计亏损又增加了100多亿。
2021年4月23日凌晨,上市药企康美药业连发两条公告,分别是《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三次风险提示公告》、《关于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公司破产重整的公告》,后一份公告披露:2021年4月22日,公司收到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粤52破申1号《通知书》,广东揭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
转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4、12批次药品抽检不合格,9批次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
近日,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信息,本次共12批次药品不合格。
不合格药品品种:前胡(4批次)、姜黄、淫羊藿 、骨碎补、补骨脂、海金沙(2批次)、刺五加、炙淫羊藿
不合格检测项目:含量测定(9批次)、总灰分(2批次)、水分。
纠偏措施: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组织相关药品监管部门对抽检不合格药品采取控制措施并依法查处,要求涉及的企业或单位采取暂停销售、使用或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对不合格原因开展调查,认真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到位。
转自:河南省药监局